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

中国的底线究竟在哪里?

本月8日,美国海军“无瑕号”测量船在南中国海公海水域与5艘中国船只遭遇摩擦,造成冲突事件,引起全球关注。今天的中国观察,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美南海冲突事件的分析评论。>>读卖新闻 中国强化对南海东海控制>>李建国出访透露中国海权危机寻突破>>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岛屿之争中国遭两面夹击  英国《经济学人》的评论称:“中国一位退休海军官员把美国海军比喻为一个有犯罪记录的、在人家家门口徘徊的人。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(Dennis Blair)认为,中国人在海洋主张方面变得更具侵略性(aggressive)。正当两国准备首脑会晤之际,双方爆发了争吵。目前尚不清楚这是愚蠢无聊的局部实力炫耀,还是故意策划的挑衅。”“然而,事件提醒人们,尽管两国大谈友谊,但中国仍然会变得非常难对付。”“美国官员仍然警惕中国秘密的、可能强化的海军集结。中国一位海军将领最近表示,建造航母‘非常必要’——此举可能加深美国的不安。在西太平洋更近距离的遭遇是不可避免的,而且总是很快变得难看。”  美国《时代周刊》署名马克汤姆生(Mark Thompson)的评论称:“多数法律专家认为美国有权巡游到那里。有超过三十年军事情报经验的麦克里亚利(John McCreary)认为,美国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军事海底数据,涵盖经济区资源开发的公约规定并没有禁止这种行为。‘中国人只是对美国海军可以观察他们感到生气。’”  美国《外交政策》的评论称:“尽管骚扰美国海军船只可以成为大头条,但真正的战斗在陆地上静悄悄地进行。中国最近开始从事法律战,以拒绝美国、日本和该地区的其它国家的军舰和航母进入其沿海区。”“2007年的国防部报告透露,中国战略家越来越有兴趣把国际法当作阻止敌手的工具。通过精心策划的学术论文和论文集,中国正努力塑造有利于对海洋法进行扭曲解释的国际舆论,让学术和国家视角偏离长期公认的航海自由,转向增加沿海国家主权权威的解释。”“美国应该确保航海自由和沿海区域访问作为世界海上安全的基石。美国海军斥巨资建造新一代的高科技濒海战斗舰,实施‘海基’两栖战术,以便在沿海区有效运行。但如果中国继续在国际法战场取得进展,所有这些计划就会归零。”  香港《星岛环球网》署名曾晶的评论称:“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事情愈发戏剧化了,军方的参联会主席马伦13日表示,美军有权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水域活动;与此同时,五角大楼宣布推动对台军售协议。美国的这两项行动全都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,一是南海,二是台湾。如果说上周的中美舰艇南海对峙是美国刻意试探中国的话,马伦的这一席话又进一步逼近了这条红线,美国甚至不惜牺牲刚刚解冻的中美军事交流机制,重新祭出对台军售牌,为的就是要试出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里,中国到底会忍到何种地步。中国的反应没有什么新意,‘反对、不满、抗议’,这是中国官方对此一事件最惯用的表态。军方的态度要激进一些,他们说,‘别以为中国好欺负’、‘ 我们有能力解决南海争端’、‘ 中国不怕航母’,他们也不忘加一句‘要顾全大局’。”“ 中国的态度越暧昧,美国的试探就越急进,外交是你来我往的一盘棋,不仅是美国想知道,我们也想知道,中国的底线究竟在哪里?中国究竟要为‘大局’忍到几时?” 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署名杜平的评论称:“中美此次海上对峙并非是很严重的事件,但其象征性却很明显。美国百多年前从大洋彼岸向西扩张,并最后占领了菲律宾,此后就一直是太平洋地区的主导者或主宰者。现在,雄心勃勃的中国正在快速冒起,原有的均衡状态迟早会被打破,美国经常对此作出一些自相矛盾的反应,甚至习惯性地露出帝国心态,一点都不奇怪。若认识到这一点,中国在面对类似事件时,也许就更有耐心和智慧。”(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